“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外航人”系列专访:爱岗敬业传真情,躬行践履守初心——香港航空中国区机场总经理段海京专访

2021-09-14 16:55:29 来源:jn江南官方网站 阅读 210

      编者按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JN江南·体育网页版在首都机场一线的员工,弘扬抗疫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履职尽责、真情服务,践行着民航人的使命担当。

      香港航空公司中国区机场总经理段海京,虽肩负要职但仍奋战在航班服务一线,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与全国多个航站团队紧密配合,阻断疫情输入,守护航空运输渠道,脚踏实地地为公司、为民航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访人物:香港航空公司中国区机场总经理 段海京

 

      段海京1995年加入北京外航,至今已在首都机场工作二十六年。现在段海京担任中国区首席代表、中国区机场总经理,虽身处管理岗位,肩负多项职责,但“为旅客服务,保障好航班”这一工作宗旨从未改变。在这二十六年工作中,他经历了中国民航走向国际化的过程,见证了中国民航在国家改革开放大潮带动下的高速发展,并且正在置身于中国民航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伟大征程中。

 

顺势调整,迎难而上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香港航空部分航线一直保持平稳运营,全力保障防疫物资运输。身处航班保障一线,尽管段海京曾经历过各种“非常”时期,但对于疫情,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航站团队做事不能再依靠“经验”,遵循“过去”。 

 

      “疫情防控下的民航地面服务保障工作,更多是在疫情防控措施下,重新制定标准,重新规划流程,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因为只有确保了疫情防控安全,才能去谈工作,谈发展。”

 

      现在航站团队的工作除了保障航班,还要严格执行各项防疫要求,这无疑会增加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在这样的时刻,段海京带领航站的同事们,及时加强与机场各单位的沟通协作,紧密联系总部各部门研究相关案例,适时修改地面操作流程,更新运行手册。

      为了帮助航站同事们缓解心理压力,他也积极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避免把疫情防控措施生搬硬套给同事,让大家深切领会到,机场、航站之所以要加强各项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各项指标任务,都是为了保障个人工作安全、旅客出行安全、公司运行安全,更重要的是国家的防疫安全——这是驻守国门的一线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方联动,筑牢防线

      由于南京机场突发确诊病例,国内部分城市发现Delta变异病毒,首都机场于721日召开“国际进港航班保障沟通会议”,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确保执行落实到位。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段海京马不停蹄地和工作团队、公司总部、其他外航公司以及机场各部门学习研究局方下达的各项防疫措施,克服客观因素影响,快速完成各项流程改动。

      为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升级带来的管理升级,段海京也组织团队参与 “对话市疾控中心专家”、“一线人员疫情防护措施培训”等学习活动,开展沙盘应急演练,及时带动团队所有成员一起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

 

      “实际操作中我的团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二十多天一天未休,但是我想,值得。” 

 

       在当前疫情防控情势下,航班保障要严格执行联防联控管理要求,因此需要一批固定的人进行国际航班保障工作,工作在一起,休息在一起。这要求一线员工不仅要做好防护,也要快速调整适应新的工作生活节奏。对于航公司而言,防疫要求升级后,很多情况前所未有,无经验可循。段海京回忆最近一次处理非正常航班时,航站现场员工因过度劳累几近失声;自己当时虽身处异地,但仍紧密跟进现场情况,与各方通力配合,为一线员工提供全方位支援。

 

       “因为自己是做一线出身,所以感同身受。”

 

真情服务,相互理解

      疫情防控体系下,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命运共同体,双方都更加理解对方。一方面旅客对即将到来的出行顺利与否变得更加不可知;另一方面航空公司在期待有更高航班客座率的同时,还要强化对旅客出行所必备的各项防疫证明材料的检查工作,因为每一个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对于旅客的出行要求都不同。

      即便是在这样复杂情况下,航空公司仍旧从各方面尽可能帮助旅客顺利出行。有的旅客核酸检测证明是中文版,但境外目的地航站不予认可,航站的同事就会在柜台想尽办法帮助旅客获得正规核酸检测机构出具的英文版证明。有的旅客经香港转机至中东地区再前往欧美等国家,沿途涉及不同国家、不同航空公司的防疫政策和查验,香港航空航站的同事就会同其他中东航空公司的同事一起,在香港航空值机柜台提前为旅客查验各种证明,以确保旅客从始发站出行时,就能放心搭乘后续的联程航班。

 

      “让旅客理解航空公司,也让航空公司更理解旅客。” 

 

      为了多维度搭建旅客与航空公司的沟通平台,也为了让大众了解航空知识、航空服务,段海京从2008年就开始与北京交通台共同制作“航空在线”广播节目。通过和听众互动,他感到现在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关系比以前要融洽很多,因为听众大多是抱着理解的态度在和自己沟通。这种变化得益于行业监管的不断完善,局方加强航班正点率管理,民航服务质量监督平台上线,民航真情服务意识提升,这些既促使航空公司服务更到位、更透明,也让旅客更清楚、更理解。

 

自信人生,砥砺前行

      二十六年前,外航在中国是个很小的群体,不为外界了解。段海京回忆当年加入外航时的心境,说自己主要是对飞机感觉很新鲜,对翱翔蓝天的行业比较喜欢。正是这份好奇心和热情,让他与外航结缘,在机场扎根,与民航业共同发展。

      在机场工作的这些年,他观察到在中国本土工作的外航员工在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都不断提高,为境外航空公司总部所认可。现在已经有不少中国籍员工走上高级管理岗位,这是中国民航对外交流、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中国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迈进,外航发展就是生动的缩影。

 

      “每当我听到飞机起飞降落带来的巨大轰鸣声,看到飞机矫健地翱翔蓝天的英姿,感受到旅客因为我们专业高效的服务保障而露出满意的笑容,我都会为自己是一名民航人而感到骄傲。”

      段海京代表了那些服务在一线的“外航人”,他们秉承初心,以真挚的情怀为旅客服务;他也代表了那些与中国民航共同成长的“民航人”,他们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为公司、为民航努力贡献力量。

 

每一次飞行是为了互联平安

每一个起降是为了践行诺言

人生的轨迹,在此时此刻变得可圈可点

人生的航程,在此时此刻变得清晰可见

 

                                                                          ——摘自段海京《明天,我们不怕明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m wap